“走访目的是解决问题,若收集的问题没人管,老百姓只会失望。”冯晓霞的话,点出了走访工作的“落脚点”。为此,东兴社区建立了一套“分级分类、闭环管理”的问题解决机制,确保“事事有回音、件件有着落”。
“分级分类”将问题划分为“较急类”和“一般类”:“较急类”如水管爆裂、污水漫溢等,24小时内处理;“一般类”如增设健身器材、政策咨询等,3至5个工作日内回应。同时按“社区自办”“部门转办”划分:邻里矛盾调解、政策解读等社区能自主解决的,由网格长牵头;安装充电桩、维修老旧管道等需外部支持的,通过“街乡吹哨、部门报到”联动解决。实践中,一化小区化粪池堵塞致污水漫溢,社区半小时内联系吸污车当天解决;东府嘉和小区居民盼增设健身器材,社区联动区文体旅游科技局很快送来13件器材并安装;针对小区新能源汽车充电难,社区协调后增设17组204个插口的充电桩及车棚,自“走千家、入万户、访民情、解民忧”试点工作以来,39件居民诉求全部办结,无一“拖而不办”。
为了让群众满意,社区推行“四单制”,实现居民全程参与问题解决。群众点单(提需求)、社区接单(登记核实)、联动解单(推进解决)、居民评单(给反馈)。每解决一个问题,都会电话或上门回访。东府嘉和小区充电桩问题解决后,回访20户车主,19户满意,1户希望“多装几个”,社区当即记录并计划后续协调。“以前反映问题不知啥时能解决,现在有‘四单制’,心里有底了。”居民刘先生感慨道。
“最好的服务,是居民还没开口,咱就把事儿办了”。基于这一理念,东兴社区主动排查问题、防范风险。社区组建了“晓霞谈心室”和红石榴“乐居义务调解队”两支队伍:冯晓霞每天在“谈心室”接待居民2小时,从居民的“闲聊”中捕捉潜在需求——有居民提到“小区流浪狗多”,她立刻联系城管部门将流浪狗送往收容站;调解队由社区党员、“五老”人员组成,日常在小区巡查,发现邻里矛盾主动调解。
此外,社区还将走访与安全排查结合,推行“白+黑”“5+2”工作模式:白天走访收集诉求,晚上、周末排查消防设施、井盖、河道护栏等安全隐患,发现问题及时解决。政策宣传也提前介入,医保缴费前主动上门帮老人操作手机,反诈宣传时向年轻人提醒“陌生链接别点、陌生电话别信”,通过这些“未诉先办”的事儿,社区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,用“未雨绸缪”的服务,让居民住得更安心、更舒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