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“走千家、入万户、访民情、解民忧”试点工作的深入推进,积分机制运行一年多,文化街社区的变化看得见、摸得着,入户开门率从30%跃升至65%,覆盖率从10.4%提升至66%,单次走访耗时缩短25分钟。2025年上半年,文化街社区累计收集解决诉求109件,其中42%是居民通过积分激励主动上报的,热线投诉同比下降14%,居民对社区的信任度从原来的60%提升至89%。更重要的是,居民从“旁观者”变成了“参与者”。北玉井巷14号院以前没人管,垃圾遍地,现在居民主动成立“自治小组”,用积分激励大家轮流打扫,院里还种上了花;小新街2号院的过道顶棚破损问题,也是居民通过积分机制主动上报,社区联合“幸福党建”联盟单位解决的。“以前社区干、居民看,现在居民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,这才是治理的‘真谛’。”李顺瑾对记者说。文化街社区“走千家、入万户、访民情、解民忧”试点工作的实践,给基层治理带来了三点启示,一是“利益联结”是关键,把居民的“小事”和“实惠”挂钩,才能调动积极性;二是“熟人引领”很重要,用老党员、热心居民这些“熟人”当纽带,能消除居民对社区的隔阂;三是“情感认同”是长效,积分不仅要换“物质”,更要换“认同”,让居民觉得“社区好,我也有份”。“以前觉得治理是社区的事,现在才知道,社区好,我们住着才舒心。”居民李桂兰的话,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。